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复习备考 > 专业课备考 > 初试经验 > 正文

2018复旦大学中国哲学考研初试经验分享

作者:鸿知上海名校考研网 来源:fduky.com 浏览:1799 次 发布时间:2018/4/27

QQ:3007473869(陈老师)    微信号:kaoyan618(墨墨学姐)


【上海名校考研微信扫一扫

======分割线======


复旦中哲经验太少,信息匮乏也成为备考中的一个障碍。零零碎碎看了论坛上许多其他学校的中哲和哲学专业其他二级学科的经验,有感于先行者的努力,现在我将自己备考的一点体会写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忍不住再说几句至关重要的废话。陆九渊推崇孟子的“先立其大”,我十分敬重的一位老师也向我强调了这一点。短暂的研究生备考过程功利性质还是明显的,但我还是希望有志者能立其大,有大心。你尽可以为知识而知识,也可以为实现某种价值追求而知识——后者是传统上为中国士人所推重的。但我希望你费尽心思不是只想混一个学历,以便将来谋求私利而已,当然你也有权利和自由这么做,并且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成功了。我只是觉得,这样就太“小”了。

初试

公共课

此类经验同质化太严重,这里不多提。我想英语认真学,政治过线即可。复旦哲院政治线划得很低,对哲学生来说还是很好的。


中哲

主要就是哲学史和原著两个方面了。前者提供脉络和框架,后者填充内容和细节。

中国哲学的学科范式毕竟是外来的,所以我以为不可能像西哲一样能直接从原著入手来学习,因而哲学史阅读是必要的。至于哲学史具体的书目,我认为哪本都行,只要囊括的哲学家比较全面,挑叙述上自己喜欢的就行。这只是拉一个框架,就中哲知识真正还要看原著功底,就应试成绩则还要看答题技巧和记忆熟练度等。

我个人一战南大失利,其后一直在几个学校之间犹豫,网上报名时才定了复旦。所以二战复习我没有执着于参考书目,想着能够应试的基础在了(南大专二中哲原著120+),日常复习一下哲学家思想要点和原著,等决定学校后针对性做一些真题的练习,适应题目类型和风格即可。备考南大时,我看得比较多的是郭齐勇冯达文那套中哲史的上册,以及陈来《宋明理学》。其他略作参考了下,决定复旦后怕有什么遗漏就看了复旦自己编的那本哲学史,坦白说我对这套书的质量持保留态度,所以也只是匆匆过了一遍没再重看。

哲学史阅读要把纵向横向的脉络都梳理清楚,方便之后填细节。纵向大概是哲学家个人思想、流派思想、特定时期的主要问题、中国哲学整体形态等等上的发展。横向有哲学家个人思想的结构(逻辑起点、目标、具体思想间联系)、同时代不同哲学家思想的比较、流派比较等等。

有了这个脉络,再去读原著就对特定哲学家思想的重要性、地位有一定了解了。也可以按照个人偏好来。复旦专二是中国哲学史,并没有像南大一样特别提及原著。我也猜想可能有人能仅仅通过哲学史背诵来获得高分,但是这样的知识大楼总是不扎实的,只为功利考虑也很容易复试时暴露不足吧。

原著的重点在先秦和宋明,整书《四书》《老》《庄》总要精读吧,比较初级的现代注本杨伯峻的语孟,陈鼓应的老庄。我的阅读也主要集中在这几本。《大学》《中庸》《老子》都不长,可以背诵。《庄子》读不完可以先只看内篇。宋明我读之不精,其实至少《四书集注》和《传习录》应该看看的。

剩下的我基本就靠的各种原著选读本子了,我比较推荐陈荣捷《中国文献选编》,我的本科教材则用的郭齐勇的原著选读,备考南大时还参考了洪修平《儒佛道哲学名著选编》,此外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我是当作重要原著语句的专题整合来看的。

列书目是很容易的,但是阅读时对自己有所要求并达到设想很难。我认为学中哲是要去背诵的,但不是去背哲学史,而是背重要原著语句。就应试而言,我给自己设定的标准是拿出随便一本哲学史检验,其中引用的重要的哲学家(这里基本指孔孟老庄、濂洛关闽陆王)的所有语句都要会背,引用的普通哲学家的重要语句要会背(如:白马非马的论据那几句、僧肇不真空论的要点那几句),引用的非重点哲学家的代表性论点语句要背(如:戴震理欲思想、方以智质测通几)。

另外最好对哲学史上的名著名篇作整体性了解,背诵核心语句(如:《周易》《四书》《老》《庄》《坛经》等;《论六家要旨》《西铭》《识仁篇》《定性书》《答杨时论西铭书》等)。阅读相关论文时也要论文引用的原著有一定敏感度。背哪些就对重要性的感觉和喜好而来,其实有些句子在论文、真题里反复提及,看多了也就应当会背了。

原著积累多了,其实就可以按照了解的原著组织起来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不需要死记硬背哲学史教科书上的观点。毕竟哲学史也是学者由文本整理、研究而来的,直接面对原著其实就可以形成你自己的、个性化的哲学史。这样也比较灵活,更容易自由发挥。(比如18年题目让谈《大学》,我写到“明德”时突然想到了周易“日新之谓盛德”,就展开写了一些,这样的临场发挥应该是独特于其他考生的)

我自己感觉这样脉络+原著其实是比直接背哲学家思想容易记忆的,你可以自由地从宏观微观层面上选取你的语料组织成书面表达,并且答题的呈现会很清晰。


举一个例子:

题目:略述王弼的言意之辨

而我对王弼《周易略例·明象》主要记忆的是以下不同层次的四个句子,可以看出也是整篇的核心要点。

1)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2)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

3)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于意而存象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而存言焉,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

4)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伪,而画可忘也。

我的答案就可以以我的这四句话为中心,背一句原著解释一句,另外前溯《周易》“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庄子·外物》得鱼忘筌,后推一下言意之辩对哲学和美学的影响,再涉及一下宋明理学,这就会是我以为比较妥帖的一个答案了。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原著的确是要对自己要求高一些的,因为在考场上输出时会损失很多内容。我的记忆力很差,常常会忘记。事实上,我专业面试抽到的题目就是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王弼部分的原著(周易+庄子+周易略例)我似乎有两三句都背错了。但是一来我认为背出来原著,这样的态度是端正的;二来面试时老师也不是拿着书逐字对照,日常写作也是基本准确,之后对照书纠正即可。所以我觉得背书辛苦,但是这样的基本功还是不能废的。


外哲+马哲史

非常惭愧,针对西哲我只作了一个短期的应试性的学习,就是看了市面上常见的张志伟、赵敦华、赵林邓晓芒等人的哲学史,没有特意再读原著。本科读过的原著也是寥寥。可以说我只作了框架脉络上的了解,没有扎实的原著支撑,西哲学习方面我是不合格的,尽管考试方面是通过了的。

只就应试而言,我是梳理好脉络,之后搜集了复旦所有哲学综合和外哲专业真题中的西方哲学部分的题目(我是直接去tb买的真题,实际发现题目都是复制粘贴的论坛帖子,建议大家自己在论坛里搜集即可),逐个落实在书面,不会的就去搜论文补充上相关知识。

马哲史的复习更加潦草,因我算着中哲西哲的题目应该能选够,加之去年南大专一哲学综合(中哲史+马哲原理)仅仅有70+,直接导致了失利,我不太想在马哲方面多费功夫。所以我只参考了余源培、黄楠森两个版本哲学史,做做真题,以哲学著作为单位自己给自己出了一些题目答了下,整个马哲复习不超过半个月。

今年的哲学综合题目维持了去年的简单,我选了中西马还有美学,我的答案十分中规中矩,基本没有越出习见之处。综合中哲部分考了朱熹王守仁对比,我以为下午大题会是道家了,没想到又是两道儒学题目。(今年儒学考了孔子、大学、孟子、荀子、董仲舒春秋繁露、王充论衡、朱熹、王阳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可以说覆盖范围相当广了,希望大家把儒学发展多捋几遍吧)中哲孟子告子人性论那道论述题,我只记了告子“生之谓性”“食色性也”的观点,却忘了他论证的过程,整道题答的极差,还犯了一些低级错误(如在考试交卷前最后三分钟把《明夷待访录》的作者从黄宗羲改成了顾炎武==)考完试后预估自己无法上线,出分后着实惊诧了一把,同时也感觉到复旦老师判分尺度还是很宽的,感觉我是逻辑思路还算清楚,所以老师原谅了一些知识记忆性的错误吧。因此我想大家不必过分紧张,功夫到了,老师们是能看出的。


  

==========分割线==========

2025上海名校考研学长学姐1对1高分辅导,仅198/课时,微信号:kaoyan618



  • 电话咨询

  • 1对1辅导,198/课时
  • 电子邮箱

  • kaoyan618(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