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复习备考 > 专业课备考 > 初试经验 > 正文

2018复旦大学431考研初试经验分享(用马哲理论指导备考)

作者:鸿知上海名校考研网 来源:fduky.com 浏览:1245 次 发布时间:2018/4/27

QQ:3007473869(陈老师)    微信号:kaoyan618(墨墨学姐)


【上海名校考研微信扫一扫

======分割线======


昨天才收到消息,被复旦大学数学学院金融专硕拟录取了,终于觉得自己有了资格与大家分享经验,也趁着这刻情绪还未散退,写了这篇文章。

诚然,这篇帖子提及的方法论对于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是无效的,而且时间有限,仓促下笔,整个内容的完成质量也并不太高。对于理解这篇经验帖成本较高的考生来说,建议阅后即焚,不要过多耗费精力去思索个中思想。

之所以仍打算分享这份经验,只是期盼能够在一个大的受众群中,若有一两位能得到启发,对我来说也是足够了。我也并未打算牟取利益,纯粹无私地分享给有缘人,仅为手有余香。若未来有望同行,也是缘分。因此,若有同学有任何问题,可以联系我相互交流,也非常乐意地分享一切资料,但杜绝伸手党、松鼠党,因为无节制地索取与囤积都会导致低效。


1.方法论来源

2016年第一次备考,在11月中下旬学习政治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马哲的辩证唯物法、认识论、社会论,深受触动,也发觉自身备考431金融学综合、数学三时的不足之处。最终总分366分,因数学、专业课失利,落榜意料之中。

因此,在2017年第二次备考的时候,特别注重通过阶段性地实践检验进行反馈,然后适时地灵活地更改计划,并且按照既定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完成,整个过程也就没有那么紧张,同时也能充分协调其他事务,与朋友、伴侣、父母的相处比较融洽和谐。

当然,第二次备考是建立在第一次已有的基础之上,尽管两次备考都是从9月份开始。不管怎样,更努力一点,经常性地超额完成计划,肯定是更好的。不要在最终与复旦擦肩而过的时候,再去后悔“当初要是再努力一点的话就好了”。这是我的一个教训。

总而言之,用马克思哲学理论指导备考是我的经验。可能通过理论谈方法,对于没有学过政治的同学来说有些难以理解,我会尽量通过实例、展开说明来进行解释。也希望同学能够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再依据自己的实际去做安排,显然是更切合”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我的实际情况

2016年考试总分366分,政治66分,英语80分,数学121分,专业课94分。

2017年考试总分391分,政治69分,英语82分,数学122分,专业课118分。

2014年毕业,工作两年后开始准备考研,但对考研的信息知之甚少,就打算考复旦金融。

对我而言,考研的原因按下不表,选择复旦的原因很简单:本科靠近上海五角场,能够深切感受到复旦不仅交通方便,而且校园氛围很棒,又是名校,自然就选择了它。再参考历年分数线,总分(390-400+)配下来各门学科多少分,对我来说都不那么难。

1)因为从小数学基础不错,本科时高数都是临阵突击,也都能考个8090分,尽管考试比较水,工作后没有接触过数学,但对数学还是比较有信心。

2)英语的整体基础不能说好,但语法基础可以。单词从高中起就没怎么背过,都是靠阅读积累,大学看过十几本原版书,偶尔看看期刊,词汇量渐长;也明白阅读、写作时单词不是最大的障碍,主要是语法。尤其是考研没有听力,因此对英语也比较有信心。

3)专业课和政治因为大家的分数差别不大,想来自己资质也不差,应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所以我并没有去了解报录比、或者其他院校的信息,也没有报班,甚至都没看过视频课,除了第二年对一些薄弱知识点,针对性地看过几节张宇的进阶课。搜集信息是件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我只有一开始在论坛上看了一些经验帖,了解考研的整个流程,就开始复习了。

当然,要是知晓大数据学院的招生信息,整个过程也不会这样一路靠着悬崖边走过去了。或者说,更积极一点搬到复旦周边自习,从而结识一帮研友共同分享资讯,必定会事半功倍。这是我的另一个经验教训,如有机会,还是需要往信息更多的中心靠拢。

 

3.马克思认识论:

认识发展是反复性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意思是通过实践来获取初步认识,而认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实践,需要通过应用知识的实践检验认识,进一步发展认识。

要深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实践之所以重要,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知识水平的掌握程度,才能检验自我认识与现实情况的差距,才能据此针对性地去改善问题。

而实践的含义可以很广泛:

1)应用在复习备考中,看书是一种实践,是获取初步认识的途径,再通过做题的实践,来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做题实践是进一步发展认识的唯一途径,然后通过总结巩固知识,以此往复。

所以,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有做题的实践,深刻认识到这一“唯一途径”,是杜绝很多错误行为的保证————诸如无节制地看书、自习一天后虚假的自我满足感、”看书的时候都懂,关上书一窍不通“、”看完答案再做一遍,就自以为掌握了“等。

举例来说,对于以文字形式进行论述的金融学综合,甚至包括政治,通过答题可以梳理对问题的论述逻辑,在过程中发现自身认识上的、逻辑上的问题,从而引发对问题的思考,进一步针对性地改善这些问题。同样的,对数学也是如此,这也是学习数学强调“做题”的理论依据。

 

2)应用在计划制定中,可以把计划安排看做是一种自我认识,计划的完成看做是一种实践。譬如计划太过丰富,一天的安排满满当当,实际完成度很低,还影响备考心态,就要根据实际进行计划调整,也就是所谓的“通过实践进一步发展认识”。

所以,在制定备考计划的时候,以此认识论作为指导,要求计划本身要考虑实际,制定备考计划时要考虑实践的重要性,要有做题的任务计划,能够阶段性地进行反馈,让各种认识不断发展。

 

4.结合认识论,给定约束,提升效率

确定界限,这是经济学思维。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理论基本都有前提假设,才便于进一步论述。因此,对于无法精确估计的人类行为,给予一个适当的约束,不盲目地花费精力时间,有助于提高效率。

计划本身是一种约束,给定分数目标是一个约束,阶段性目标也是一个约束,给定参考教材教辅是一种约束,规定一天的任务量也是一种约束,给专业论述答题限定时间,给一章节数学题目限定时间,统统都是约束。这些约束会要求你提高效率,放弃那些诸如手写摘抄笔记、手写论述或者政治题、背诵等低效行为。

1)譬如,给定一些教辅有助于后续不因其他因素干扰,再去购买额外的资料,导致已有的资料完成度低,吸收效果差,或者到最后遗留大量未完成的教辅;给定一天任务量有助于减轻虚假的自我满足感;给定答题限定时间有助于修正计划安排,有助于调整应试技巧。

2)再针对一些行为,举例来说:花大量时间做笔记是有效的,但是有效率吗?通过背诵的方式识记经济学概念或者政治是有效的,但是有效率吗?对我来说,笔记摘抄的输入行为是无用的重复工作,除了为估计考场答题时间的手写以外,其他需要大量文字手写的行为都是低效的,它占用了太多时间。同样,背诵也是如此,前面讲实践的时候也已经提到了。我的解决方法就是用iPad+键盘做知识整理、论述题、政治大题的答题。

3)结合后续的”抓住主要矛盾“,假设前期只复习数学,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从1)数学全书起掌握基础知识,到2660+1000题巩固知识并做全覆盖,在做题过程中预计每一本书花多少天,每一天能做多少题,修正计划,通过反复地试题检验知识掌握程度从而逐步达到中期目标,剩下的数学复习就依靠3)试卷保持手感,从而有空余时间安排专业课的复习。

大意如此,约束是提升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给定到方方面面。当然,同样的,对我低效的某些行为,却对某些人来说是有效的,所以仍然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出发。


5.抓住主要矛盾:兼顾自身事实、始终以实践发展认识的同时,要抓住主要矛盾

所谓主要矛盾,换种说法就是:你所要达到的目标中占比最重的部分与现实情况的最大差距是什么;或者说,在每个阶段中,你要达到的目标与你已有现实情况的最大差距在哪。

1)比如,总分400分的目标,其中数学占比最重,而现在还没有开始复习,显然它是一个主要矛盾。115分的431专业课目标,其中(今年的)计算题有60分,而你对计算题一无所知,显然这是主要矛盾,要先解决。

2)再比如,数学复习到一定阶段,你的目标140分,已有的现实情况是基础知识基本掌握,能够达到120分的水平,而20分的差距多半集中在中难度的题目上,因此要针对中难度题目进行练习巩固。

3)更具体地说,备考计划首先是以目标分数为出发点。以往年经验来看,400分以上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分数。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分配各科分数,并且具体到该科分数在不同题型下的分配。举例来说,假设政治65,英语80,数学140,专业课115,总400分。按照这种目标(粗略分配下),政治选择题35分,英语阅读题错2个,数学大题错1小问,专业课计算题和选择题要求无误,基本上可达目标。

所以从上述目标整体来看,显然主要矛盾在于数学,因此制定计划时要着重注意数学的复习。对我而言,借鉴了一位高考理科状元的朋友的经验,在备考前期只复习数学,当数学做到一定程度后,剩下的时间都是用来做试卷保持感觉,空余的时间开始做其他准备。

当然,一切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制定策略,而且各学科都要具体分析,并且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需要适时地转变复习节奏。

 

以下以自身经验举例,对我而言:

5.1数学初期的主要矛盾在于:1)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低与考研考查基础知识占比较重的矛盾。这个要求做到基础知识的全覆盖,通过数学全书+660题检验,达成掌握基础知识的阶段性目标后,再做总结归纳,明确哪些知识属于弱项。

中期的主要矛盾在于:1140分目标的低容错率与数学中难度题目的灵活程度的矛盾。克服此矛盾的要求见仁见智。对我来说,就是利用1000题,进行知识点的各类题型全覆盖。对有些人来说,万变不离其宗,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便能够应付大多数题型变化。

末期的主要矛盾在于:1)全面复习要求的多线程任务与数学复习时间降低的矛盾。在这个阶段,由于数学基础已经夯实,因此主要矛盾转移到其他科目的复习,同时数学也不能丢。我是依靠“做试卷+阶段性总结+针对性克服薄弱点”的方法,保持做题的手感,同时给予其他科目复习的时间空间。

 

5.2专业课初期的主要矛盾在于:1)宽泛的考试大纲导致的考题灵活性与参考资料较少的矛盾。这个矛盾要明确,即便是大纲宽泛,但考查重点基本是4本参考教材的内容。因此,首先要熟悉4本参考教材,并做出一个知识体系框架,能够达到”熟知概念属于哪一章节部分的知识点,并能做哪些发散“的阶段性目标,与往届考生的”大树论“殊途同归;再在此基础上,另购一些资料,覆盖教材外的知识点,并且能够检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此外,初期主要矛盾还有:2)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客观给分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占比较重的矛盾,这个要求专门进行计算题和选择题的归纳,并搜集习题进行练习检验。

后期主要矛盾在于:1)历年论述题考查重点范围知识的细节掌握程度与论述阅卷给分灵活的矛盾。这个矛盾要求,对常考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地反复练习论述、拓展论述等,要明确问题的关键点,要梳理清楚回答问题的逻辑,要把握知识的细节处不犯错,以免导致给分较低。

 

5.3英语对我来说不是主要矛盾,所以我前期基本没有复习没有背单词,只在最后阶段做了几篇真题,熟悉一下。因此,对我来说,只有超过80分的目标诉求,其主要矛盾在于:1)英语基础好的前提下,作文不熟练与争取突破目标分的矛盾。针对此,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按主题安排英语作文的练习,当然后来因为我的时间安排不足,不了了之。


5.4政治的主要矛盾在于:1)复习时间限制与内容识记刷题需要占用末期复习时间的矛盾。借鉴普遍的复习策略,在末期每天安排一点时间进行看书、刷题、背诵。

当然,除了必要的看书刷题,以我前面所谈的效率问题,我没有背诵过大题,而是利用iPad+键盘+app,直接做政治大题,掌握其主要逻辑,准确把握固定的措辞即可,如”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键”是固定措辞,再结合自己的话展开回答,反复对照答案修正,巩固认识。

 

6.总结

我并未在文中提及具体的参考资料,因为各种经验帖已经很多,都有提及备选的参考资料,我不希望再加重各位筛选资料的负担,所以重点是放在方法论上。

总的来说,要深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制定相应的计划,计划中需要给定各类约束,并且随着计划的完成度,阶段性地修正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心态也会更稳定,处理各类事务也会心中有数,也有助于保持考场上的良好心态。

 

7.其他几点经验

7.1环境与信息:良好的学习氛围显然是大有裨益的,相互交流分享能够加快认识发展的速度,同时也能促进信息的流通,对于适时地转变学习目标、计划也有帮助。这是我的一个教训。当然,要把握“度”,过分地搜集存储信息或被突发事件影响,都是不明智的。

7.2学校情况:目前来看,经院报考人数年年增长,报录比颇高,竞争激烈。但经院复试占比较低,且对于过院线而431复试被刷的考生仍然可以调剂,基本上都有书可读。另外,大数据学院、数学学院的报考人数较低,院线低于经院,但其复试占比50%,且会刷人,因此要额外注重复试的准备。不过复试信息暂且按下不表。

7.3经验交流:帖子仓促写完,颇多细节没有揭露,若能对同学有所启发,也是好事。

  

==========分割线==========

2025上海名校考研学长学姐1对1高分辅导,仅198/课时,微信号:kaoyan618



  • 电话咨询

  • 1对1辅导,198/课时
  • 电子邮箱

  • kaoyan618(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