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复习备考 > 复试备考 > 复试经验 > 正文

2018复旦大学历史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作者:鸿知复旦考研网 来源:fduky.com 浏览:1843 次 发布时间:2019/2/13

QQ:3007473869(陈老师)    微信号:kaoyan618(墨墨学姐)


【上海名校考研微信扫一扫

======分割线======


我是2018年复旦历史学考研复第一名,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复试的经验和准备思路。首先复试非常重要,即便初试成绩再高,如果复试表现不好的话,也是会被淘汰的。初试成绩低的同学不用担心,只要复试表现得好,很有可能被录取。在我看来,进入复试以后初试成绩就没那么重要了,越好得学校尤其看重复试。因为初试是应试,可以突击准备,看不出考生究竟有多少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和内功。而在复试中,往往问几个问题就看出考生是否有学科素养和真才实学了。研究生的任务是研究而不是考试,如果再会考试,但不知道这门学科的基本内容、方法、门槛,简言之不知道如何研究,是肯定不行的。本科时曾上过一门上海医学院开的通识课,课上的老师说过一段话,印象很深。老师说不少外校考过来的,考试很厉害,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准备考试了。但复试的时候一看实验室都没进过,也不知道怎么操作实验,这样的学生肯定不要的,总不能让老师从头教你怎么做实验吧。这段话实际就说了复试的取舍标准——你有没有跨过学术的最低门槛,文理相类。一定要注意,跨过门槛不是通过考试,而是有没有基本的能力独立地进行研究。如果报考学校很好,那么跨过基本门槛仅仅不够,要有研究的问题意识和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总结一下,复试比初试更重要;进入复试以后初试成绩其实无所谓了,初试成绩高不要自满,成基低也不要气馁,大家处在同一起跑线;初试最看重的是基本的学术能力,而不是考试能力


复试要考英语的,很多同学对此很头疼。对于中国史而言,英语的比重不是特别大,英语不太好的同学可以松一口气了。当然不是说英语不重要,而是没有重要到一锤定音的地步;这里不是让考中国史的同学们放弃英语,而是宽慰你们一下,在英语上不必做到完美,有不足很正常,不用太过焦虑。对于世界史来说外语(不仅仅是英语)就相当重要了,最好还要掌握第二外语,因为这是治世界史的基本工具之一。其他学科不太了解,就不多说了。复旦中国史复试考察英语的形式是,给一份外国人用英语写作的历史学研究论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海外汉学),难度不小。给定5分钟左右时间准备,然后老师会让你通读一遍,生词很多,肯定有不会读的单词,怎么办就看你的临场反应了。之后老师会让你概括大意,在根据文本问你一些问题,这里都可以用汉语回答,但是难度也不小,文章中有很多专业词汇和长难句,准备时间也短,关键词汇和句子不懂文意就通不下来。历史系复试没有英语自我介绍、日常对话之类的,这一部分相对于专业英语考察就容易的多,也好准备的多,背一下句式单词就没问题。对于中国史专业的同学来说,专业英语不用太担心,一方面比重不算太大,另一方面别人的英语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还是要认真准备,努力背单词。推荐一本参考书,沙露茵、(美)马紫梅(MarryG.Mazur)《历史学专业英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是很多学校的专业英语教材。


专业课部分就是重中之重了,能不能通过复试就看专业课复试。这里不妨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主考老师,你希望招什么样的学生呢?如果这个学生要跟着你读研究生,你希望他有什么素质和能力呢?实际上复试中的每位老师都有否决权,只要有一位老师觉得不行,那么最终的结果就很遗憾了。复试基本不存在什么黑箱操作,之前都不认识,何必要为难你?如果为难你,那么多去找找自身的问题。最可怕的是明明不懂这个学科的基本要求还自以为是,觉得几本教科书就穷尽了所有的知识,甚至偏执到顶撞老师,如果你是主考老师的话,你会要这样的学生吗?


先谈谈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要是肯定要的,因为这代表你基本的研究范围和学术兴趣。但是联系导师不是一封邮件过去说我要选你做导师,这样既不礼貌也让老师摸不着头脑,结果多半是老师回复一封婉拒的邮件,石沉大海也是常事。也不要讲太多自己初试多少分、从哪个学校来的、对历史多有兴趣云云,这不是重点,几句话带过就行。关键在于说清楚你为什么要联系这位老师,当然是因为他的研究你有兴趣,你以后要跟着他研究。那么你就要了解他在研究的领域是什么,你在这个领域中想要研究什么具体问题、你对这个领域了解多少,你读了哪些书?你的问题意识什么?对研究生有没有清晰可行的规划?重要的是介绍自己的学术经历和未来研究方案,后者一定是复合学科规范、可行的,绝不能是夸夸其谈,空洞无物,这样只会把缺点完全暴露出来,还不如不联系。联系导师很重要,如果你能把我说的做好,让某位老师很中意你,那么复试就没太大问题了。如果你足够真诚好学(这里的真诚好学不是你的语气,而是要通过你的学术能力体现出来!),即便老师有原因无法收你,也会对你提出具体的建议,这也是非常宝贵的!


专业课的内容其实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要有两个大方向,一个是毕业论文写什么内容,一个是对于研究生有没有学术上的规划。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说,本身基础不如科班出身,更要加把劲了,最好(也是想要同学复试的最低限度)自己独立完成一篇符合历史学专业规范的学术论文,8000~10000字为宜,自己体会一下如何找问题、找史料、连缀材料行文成篇,这比看多少书都要强。之前说过很多次问题意识,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怎么找问题呢?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就是看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充分了解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你自己的研究在学术史脉络上处于什么位置,它要回应什么。所以问题意识来源于学术史回顾,大量阅读专著对某个问题(如中国近代的自由主义)有明确的了解,知道这个问题目前的研究状况,还有哪些供后来者开垦的园地,还可能在哪些既有结论上做突破甚至颠覆。当然这很困难,会缠绕于所有研究者的整个学术生涯,但是作为初学者,必须走出这一步。


什么是历史研究的公器,基础中的基础?——专著?教材?都不是,是史料。复试的标准可以简化为一条——熟悉不熟悉史料。前文说的建立问题意识也要依靠史料,好的问题是从史料中找出来的。阅读史料才能有现场感和对以往的去熟悉化。不熟悉史料即便在复试中说得天花乱坠,也只是隔靴搔痒,体悟不到研究的三昧。所以对于复试而言,专著不重要了,看过这个领域的几本基础和权威专著即可,要把大量时间花在熟悉史料、阅读史料上。史料浩如烟海,是看不完的。先熟悉目录,比如唐史的史料有哪些,这都要知道,即便没看过,也得知道作者、名字、辨析作用和价值;打个比方,要知道《册府元龟》大体有什么内容;《元和姓纂》这种工具书怎么用。唐史最基础的史料是《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这是要根据自己兴趣精读的。每个领域的史料都不同,在这里不能穷尽。


除了史料还要看理论,尤其是比较新的理论。看理论能帮助你破除一些既有成见,促使自我反思。如果是史料是零散的资源,那么理论就是帮助你构建大厦的框架。同时读史学理论也能帮助你尽快知道历史是什么”“怎么研究历史等基础问题,简单说能让你变得内行。这里推荐几本。严耕望《治史三书》,卡尔《历史是什么?》,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彼得·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后现代史学看一看詹京斯《历史的再思考》。专著的读法也要与初试时不同,专著要精读,最好读完一本写一篇3000字的读书笔记,重点是写出作者的写作逻辑以及如何处理史料的,如何论证问题。多看多写,对初学者大有裨益。


以上都是比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如果都能做到、做好,什么样的复试都没问题了。




  

==========分割线==========

2025上海名校考研学长学姐1对1高分辅导,仅198/课时,微信号:kaoyan618



  • 电话咨询

  • 1对1辅导,198/课时
  • 电子邮箱

  • kaoyan618(微信号)